信息来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2024-01-04 微信公众号
最近,协会杂志向崔主任邀稿,想请他给新入职的员工讲讲如何尽快进入角色,如何尽快适应公司的要求,以及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受此启发,作为进入职场近二十年的过来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都在从事着评估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我也想就上述相关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新员工的分类 以工龄的长短为维度,我将新入职的员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工作五年内的员工;另一类则是毕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以我司为例,新员工更多的是以第一类人群为主。因此接下来,我的分享将主要针对这一类别的新员工来展开。 //////// 利用好公司安排的导师渠道 通常来讲,新员工入职后,正规的公司都会安排导师带教,一般的企业会将带教模式分为“传帮带”式师徒岗位带教和“提升式”部门经理职业指导带教两种。在此基础上,我司还额外增加了合伙人导师带教制度。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公司安排的导师渠道,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转变角色、更好地适应新工作,并且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师徒制岗位带教是导师带教中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它指的是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会教给你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公司会安排新入职员工所在部门的核心或骨干员工作为带教老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乐于传授和分享的奉献精神来对新员工做出正确引导。但公司毕竟不是学校,没有专职的老师,在担任你的导师的同时,他们本身的工作也是繁重忙碌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前提是你得是个有心人: 首先,你得尽量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其次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试着通过部门内部知识库或公共渠道去找寻答案。若未能及时解决问题,那就罗列出来,在阶段性学习成果反馈时逐一提出,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解答,并做好笔记记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问题转化成自己掌握的知识。 阶段性学习成果反馈周期一般是一周,但你若是个有心人,学习情况完全可以以天为单位进行记录,自省自查,日清日结,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你入职学习一个月以后,可以开始主动询问老师你在岗位工作学习及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或亟待改进的地方。即使是在激励式带教的大背景下,看到你如此真诚地发问,老师也定会给予真实的评价。请你记得千万要把正面评价当做认可,反向评价作为鞭笞,切莫“玻璃心”或陷入内耗,虚心请教和积极主动才是初入职场的基本态度。 部门经理职业指导带教能让你直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适应或转变程度、在部门中的角色定位、个人发展潜能和职业规划。通过与部门经理的带教沟通,使你对短期、中期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规划和设想。当然,如果你在和部门经理的沟通过程中,就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发展方向,或许也可以试着大胆发言,求得一个与领导共同探讨和制定规划的机会,相信部门经理也会毫无保留地提出中肯建议。 合伙人导师带教是我司特有的一种带教方式,主要形式是合伙人充当讲师开展各类主题讲座分享,亲自带领员工一起参与协会课题调研工作,一起拜访客户,一起查勘现场。最重要的是,有机会能与合伙人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这恰恰也是职场新人展示自我才华与意愿的时候,不必紧张与拘束,大胆地表达就好。你要想想,他们曾经也和现在的你一样,是在老合伙人的带教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以,他们也会乐于成为那束成就你的光,帮忙解决更多年轻人的职业困惑和道路迷茫,为年轻一代培植出更加有利于成长的土壤。 \\\\\\\ 学会自己寻找榜样 进入团队后,你会发现遇到的很多同事都性格迥异、类型多样——爱笑抗压型、耐心细致型、严肃严谨型、专业能力过硬型、服务意识超强型、沟通协调能力卓越型……当你熟悉团队成员之后,必定会发现其中有你想要学习的榜样。他或许是一个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同事,又或许是一个某方面十分卓越的前辈。无论是谁,你只管做到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了解他(们)的学习成长经历,观察揣摩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先有样学样,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升级优化,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style。 在团队同事之中你可以寻找榜样,同样你也可以向上式地在部门经理,甚至合伙人中寻找标杆。总之,向优秀的人学习是进步最快的途径,不断向优秀者学习,你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融入非正式群体 什么是非正式群体?用官方的话来讲,就是人们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自发组织的、没有固定条文规范的组织。 在我们公司就有很多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员工俱乐部。新员工入职之后,各个俱乐部部长就会开展拉新工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类似于大学高校新生入学时的社团拉新。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舞蹈俱乐部都会每周定时组织开展活动,选择加入一个和你兴趣爱好相同的非正式群体,也是一种快速融入同事社交圈的方式,一种快速了解职场信息的途径,一个加深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好机会。 在这样的非正式群体里面,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和默契,并且无私地分享信息,说不定它还能帮助你轻松度过入职初期的迷茫阶段。 以上的几点分享,希望有幸能成为你前行路上的一点微光。前路艰辛,更多的未知还是要你自己去摸索。期待未来的你在经历职场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也能将你的经验与感悟化作为文字,帮助更多新员工愉快度过职场初期的时光。 文 | 恒通评估 潘家莲